夏木阴阴,万物并秀。7月初,郑州白求恩医学院2025级新生怀揣着对医学殿堂的向往,开启了入学后的首次研学之旅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,引导新生感悟历史厚重、触摸科技前沿、明晰行为规范,为即将开启的医学生涯奠定坚实基础。

一、穿越时空的对话:博物馆里见物明心 研学首站,郑州白求恩医学院同学们走进了承载着中原文明精髓的郑州博物馆。步入馆内,时光的厚重感扑面而来。一件件文物如同无声的史书,诉说着数千年的沧桑与智慧。

墨韵丹青,文脉流淌: 书法大家的墨宝、色彩斑斓的古画,瞬间将同学们带入艺术的殿堂。大家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,“礼”的气息并非抽象的概念,它就蕴含在笔走龙蛇的线条与古朴典雅的设色之中。正如新生李子娟在心得中所写:“透过玻璃展柜,我仿佛看到古人在窑炉前烧制陶器,在案台上挥毫书写,每件文物都收藏着岁月的记忆。” 一尊汉代陶俑眉眼生动,让辛雨鑫同学“感受到了中医的伟大和精心的核心血核后人”,更对先贤的智慧肃然起敬。

青铜无言,匠心永恒: 面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,尤其是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“迷刀暗伤片”,同学们无不屏息凝视。新生感慨道:“前人的智慧!望着它,仿佛跨越了历史文化的长河,隔岸相望……” 这份跨越时空的凝望,是对先民创造力的致敬,也是对文化传承责任的体认。
千年医道,薪火相传: 博物馆内关于中医文化和《本草纲目》的展区,尤其吸引了未来医者们的目光。丰富的展品、详实的介绍,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。
在笔记中郑重写下:“今天让我明白了,想让千年传承的历史传下来我们就必须好好保护它们,共存共处,铭记历史,弘扬传统文化。” 人体投影经络和中药标本等展示,更是将古老智慧与现代呈现方式巧妙结合,令人印象深刻。 • 离馆时,同学们的心绪仍沉浸在历史的回响中。正如学生所感:“我的心也跟着飞走了。飞向下一站——科技馆!” 带着对古老智慧的震撼与思考,大家奔赴下一场关于未来的探索。

二、触碰未来的脉搏:科技馆中启迪思维 午后,研学队伍抵达郑州科技馆。这里与博物馆的古朴厚重形成鲜明对比,充满了现代感与互动性,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。
声光幻影,感官盛宴: 二楼的音乐科技厅里,五彩的灯光随韵律跳动,同学们亲手尝试弹琴、击鼓,感受科技赋予艺术的无限可能。光学展厅内,各种奇妙的光学现象引发阵阵惊叹。

数理奥秘,智慧碰撞: 在数学与物理展区,抽象的公式化身为直观有趣的互动装置。辛雨鑫同学对“三角函数”的展示情有独钟,“用渴望的眼神,从兴奋到尾”,停下脚步思考其历史与公式推导;物理的折射、磁生电等现象,更让他“看到了物理学家的心思”,体会到物理在日常生活应用中的精妙。
人工智能,未来已来: 最令人震撼的当属人工智能展区。今夜摄影呈现的栩栩如生的3D画面,让同学们可以“伸手触碰”虚拟蝴蝶;智能机器人展示了令人惊叹的交互与学习能力。李子娟同学兴奋地描述:“科技馆可是另一番天地……我伸手便能‘触碰’虚拟蝴蝶……最震撼的是人工智能展区,智能机器人……”。这些体验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迅猛及其对未来医疗、乃至整个社会的深远影响。
科技馆之行,如同一场头脑风暴,不仅印证了课本知识,更极大地拓展了视野,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创新思维。

三、立规明志启新篇:郑州白求恩医学院陈处长谆谆教诲导航向 研学活动不仅在于“走出去”开阔眼界,更在于“引进来”明晰方向。行程结束后,学院特别邀请学生处陈处长为研学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《学规明志,筑梦白求恩》的专题讲座,杨校长为研学班学生讲爱党爱国爱校教育。

陈处长首先对同学们积极参与研学活动表示肯定。他结合研学所见所感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医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:
• 纪律与学风: 强调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,要求同学们培养严谨自律、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,这是未来成为合格医者的基石。 • 礼仪与素养: 结合博物馆感悟的“礼”文化,指出医学生应具备的文明礼仪和人文关怀素养,尊重师长、友爱同学、关爱患者。 • 安全与责任: 提醒同学们注意人身财产安全,并着重强调了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高度责任感。

随后,陈处长详细介绍了学院学生会及各类社团组织:
• 平台与机遇: 阐述了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,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,锻炼组织协调、沟通表达能力。
• 社团百花齐放: 介绍了涵盖学术科技、文化艺术(如书画社、合唱团)、体育健身(如篮球社)、公益实践等多个领域的社团。他强调,社团是发展兴趣特长、丰富校园生活、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绝佳途径。
• 招新在即: 陈处长热情邀请同学们关注即将开始的招新活动,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积极报名,在社团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,找到归属感,让大学生活更加精彩。陈处长的讲话既有严格的要求,又有温暖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,为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、明确奋斗目标提供了清晰的指引。
四、仁心初显:医学技能初体验 作为医学院的新生,本次研学活动特别设计了基础医学技能实践体验环节,让同学们提前感受未来职业的脉搏。

模拟静脉注射: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同学们首次拿起注射器,在特制的模拟手臂上进行静脉穿刺练习。从消毒、定位血管到持针、进针角度控制,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严谨细致。“看着针头靠近‘血管’,手有点抖,但老师鼓励的眼神让我定下心来。当成功‘穿刺’那一刻,责任感油然而生。”一位新生兴奋地分享道。这不仅是手部稳定性的训练,更是对无菌观念、精准操作和人文关怀的初次启蒙。

心肺复苏(CPR)实操: 在心肺复苏模拟人前,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解“黄金4分钟”的重要性,学习判断意识、呼吸、呼救的流程。随后,大家分组在模型上实践胸外按压的深度、频率(每分钟100-120次)和人工呼吸的要点。“手臂要伸直,用上半身力量按压”、“01, 02, 03... 30次按压后2次通气!”现场口令声此起彼伏。尽管汗水浸湿了额头,但同学们一丝不苟地练习,深刻体会到急救不仅是技术,更是与死神赛跑的责任担当。

这些沉浸式、互动性极强的医学技能初体验,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真实的操作感受,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。正如一位同学在心得中所写:“当我的双手按压在模拟人的胸膛上,感受到每一次有效按压后仪器的提示音,仿佛真的在为一个生命争取时间。这一刻,我明白了‘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’这八个字的分量。”
结语:满载收获,扬帆起航 一天的研学时光充实而短暂。从博物馆的“隔岸相望”到科技馆的“触碰未来”,再到陈处长的“学规明志”,同学们在历史与未来的交织中思考,在规则与自由的引导下成长。正如新生在途中望着青春洋溢的同窗所感:“窗外梧桐树被晒疯大,风过林梢,彼时他们正当年少!” 这充满活力的青春,正需要在郑州白求恩医学院这片沃土上汲取养分,茁壮成长。
相信2025级的新同学们,定能将此次研学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悟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铭记“铭记历史、弘扬文化、探索科学、恪守规范”的要求,以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的豪情,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志向,在医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,书写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!
本文来源:
河南卫校网https://www.hnszyjy.com/
本文标题:
青春踏寻千年脉,学规明志启新程——郑州白求恩医学院2025级新生研学活动纪实
本文地址:http://zzbqe.hnszyjy.com/news/itemid-18118.shtml